剧情简介
故事要从一位无名作家(裘德·洛 Jude Law 饰)说起,为了专心创作,他来到了名为“布达佩斯”的饭店,在这里,作家遇见了饭店的主人穆斯塔法(F·莫里·亚伯拉罕 F. Murray Abraham 饰),穆斯塔法邀请作家共进晚餐,席间,他向作家讲述了这座饱经风雨的大饭店的前世今生。
饭店曾经的主人名叫古斯塔沃(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饰),而年轻的穆斯塔法(托尼·雷沃罗利 Tony Revolori 饰)在当时不过是追随着他的一介小小门童。古斯塔沃为人正直,精明能干,在他的经营和组织之下,布达佩斯大饭店成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度假胜地。古斯塔沃和年迈的D夫人(蒂尔达·斯文顿 Tilda Swinton 饰)情投意合,D夫人去世后,在遗嘱中将一副价值连城的名画留给了古斯塔沃,这一举动惹恼了她的儿子迪米特里(阿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饰),布达佩斯大饭店和古斯塔沃的厄运就此拉开了帷幕。
获奖情况
- 最佳原创配乐 获奖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
- 最佳服装设计 获奖 米兰拉·坎农诺
-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安娜·平诺克 / 亚当·斯托克豪森
- 最佳剪辑 提名 巴尼·皮林
- 最佳导演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最佳影片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杰瑞米·道森 / 史蒂文·M·拉尔斯 / 斯科特·鲁丁
- 最佳摄影 提名 罗伯特·约曼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获奖 弗朗西丝·汉农 / 马克·凯奥耶
- 电影类 最佳导演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电影类 最佳编剧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电影类 最佳音乐/喜剧片 获奖
- 电影类 音乐/喜剧片最佳男主角 提名 拉尔夫·费因斯
- 最佳电影导演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电影奖 最佳群戏 提名
-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 获奖 韦斯·安德森
- 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 获奖 韦斯·安德森
- 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最佳剧本 获奖 韦斯·安德森
- 最佳影片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杰瑞米·道森 / 史蒂文·M·拉尔斯 / 斯科特·鲁丁
- 年度服装设计 获奖 米兰拉·坎农诺
-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安娜·平诺克 / 亚当·斯托克豪森
- 最佳摄影 提名 罗伯特·约曼
- 最佳群戏 提名 蒂尔达·斯文顿 / F·默里·亚伯拉罕 / 哈威·凯特尔 / 托尼·雷沃罗利 / 马修·阿马立克 / 比尔·默瑞 / 阿德里安·布罗迪 / 威廉·达福 / 拉尔夫·费因斯 / 汤姆·威尔金森 / 裘德·洛 / 蕾雅·赛杜 / 西尔莎·罗南 / 杰夫·高布伦 / 欧文·威尔逊 / 爱德华·诺顿 / 詹森·舒瓦兹曼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最佳青少年表演 提名 托尼·雷沃罗利
- 最佳剧本 获奖 韦斯·安德森
-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亚当·斯托克豪森
- 最佳剪辑 提名 巴尼·皮林
- 最佳导演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最佳影片 提名
- 最佳原创剧本 获奖 韦斯·安德森
- 最佳艺术指导 获奖
- 最佳剪辑 提名 巴尼·皮林
- 最佳导演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最佳影片 提名
- 最佳摄影 提名 罗伯特·约曼
- 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 亚历山大·德斯普拉
- 最具潜力演员 提名 托尼·雷沃罗利
- 最佳影片 获奖
- 最佳摄影 获奖 罗伯特·约曼
- 最佳原创剧本 获奖 韦斯·安德森
- 最佳剪辑 提名 巴尼·皮林
- 最佳导演 提名 韦斯·安德森
- 最佳男主角 提名 拉尔夫·费因斯
豆瓣短评

6725
《布达佩斯大饭店》,配得上太多赞美的词汇,但是电影最后的十几分钟,我内心感到了一股深刻却难以名状的悲伤,想了好久,也想不明白是为什么。走出电影院,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似乎历历在目,却又难以言说。

4403
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游戏,是童话,还是一件艺术品,将作者化的美学风格、形式感和怀旧的主题完美融合!无论从故事、剧作、主题和美学,它的辨识度都只属于自己,对于韦斯·安德森的粉丝,这是杰作!

3343
依然还是韦斯-安德森标志性的复古色调、悦耳配乐,神经兮兮的冷幽默。不像前作那么随意松散,《大饭店》故事紧凑、层层剥茧,而且居然有点“重口味”。也许只有韦斯-安德森才能把一个混合谋杀、越狱、械斗的故事拍得那么喜感。

2090
构图引起极度舒适。

2074
打动我的是那位面对蛋糕切不下手的士兵。也许这是整部电影想要讲述的核心。

1503
刺激的色彩,独特的人物,湍急的镜头运动起飞的节奏,停不下来的爽与赞。对于这样的导演,不论多么细微的角色,演员都会愿意接受,因为最细微的角色,也有足够的个性,让观众记住。

531
不感兴趣,也没怎么笑

3394
非常好。像一杯温暖的热可可,做得如此甜蜜却又不轻佻,好多台词和段子都有所指涉,却又浑然天成,不像在掉书袋。片尾看到对茨威格的致敬,眼泪都掉下来了。自从好多年前看了Visconti的《豹》之后,这是第二部让我对“昨日的世界”充满向往的电影。

2872
四重讲述空间,层层递进,宛如俄罗斯套娃。依次揭开,掏出一个如万花筒斑斓的昨日世界: 单线故事情节串起性格迥异的众多出场人物。场景切换如同梦境接力。现实与虚幻交织,严肃与荒诞同存,甜美和苦涩共生。整体观感相当有趣又十分充实。最后必须咆哮一句,满屏的演技帝甜得简直人神共愤!

2479
他,还有她,就那样离开了,昨日的世界也不复存在。

2004
四重时空与讲述方式以及画幅的迷人结构【越靠近现在越狭窄间接】,主体故事全景描绘了欧洲战前文化褪色的最后辉煌【礼数,名画,家族】,作为见证者的Zero【移民】对依然消失的“精神家园欧洲”的怀旧感,以及对老电影的表演方式和镜头运用的模仿致敬,加上费因斯的精妙表演与卡司,安德森迈入大师门槛

127
原谅我从头到尾都没入戏........好吧我对Wes Anderson的确审美疲劳了........

1177
一张寄往旧时欧洲的精致明信片,L’Air de Panache的味道充斥整个屏幕,冷幽默和由慢至快的节奏依旧,尾声的高潮之后迷漫着令人惆怅的尾香。逝去的终将逝去,这童话式的一瞥令人难忘。

56
预期太高有点失望。

1628
“微弱的文明之光,仍存留在这野蛮的屠场里,这就是人性。”——维斯·安德森致敬斯蒂芬·茨威格,小清新的故事里注入了大历史的情怀。

407
韦斯安德森招牌式的孤岛创作,虽然通过改变画幅呈现出“套娃”式的时间结构,但本质仍是自我封闭的。一切皆起源于布达佩斯大饭店,而一切又都收拢于此,整个故事都运行在韦斯那套独有的世界观轨道之中。我经常会盯着路边的红色消防栓想:它太像韦斯的电影了。

1355
韦斯最高度风格化的电影,充分体现了他对镜头调度、色彩照明的掌控和微缩模型的精妙,并依然热衷于演员如何出现在镜头前及走位;画幅比也加强了片子的古典氛围(古斯塔夫逃狱和零接头那场戏最具30年代老片风骨)。尽管依旧是形式大于内容,且比过去的作品少了深度与情感,但这就韦斯.安德森。

1055
竟然是以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为灵感的哦

292
维斯安德森这是对称型强迫症末期了呀……我喜欢

94
“His world had vanished long before he ever entered it, but he certainly sustained the illusion with a remarkable grace.”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我就想拜倒在WA的剧本下了,这句话无比精准的概括了整个故事和男主的一生,写的太美了。画面也美,就像给眼睛吃Mendl's的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