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故事 Marriage Story (2019)
首映:2019-08-29
语言:英语
时长: 136分钟
请注意,此影片包含不忠情节、离婚主题等情节。
剧情简介
讲述了结婚多年并育有一子的戏剧导演查理和女演员妮可因工作分居而不得不走向离婚,在这场为了争夺抚养权的离婚拉锯战中,关于爱情、婚姻和家庭真实感人的细枝末节牵动人心。两人的关系又将何去何从?
获奖情况
- 最佳男主角 获奖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影片 提名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最佳女配角 提名 劳拉·邓恩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 兰迪·纽曼
-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年度编剧 获奖 诺亚·鲍姆巴赫
- 年度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年度电影 提名
- 年度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年度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电影部门 最佳原创剧本 获奖 诺亚·鲍姆巴赫
- 电影部门 最佳剪辑 提名
- 电影部门 最佳导演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电影部门 最佳剧情片 提名
- 电影部门 最佳女配角 提名 劳拉·邓恩
- 电影部门 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获奖 斯嘉丽·约翰逊
- 电影部门 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
- 电影部门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最佳影片 提名 大卫·海曼 /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 兰迪·纽曼
- 最佳剧本 获奖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影片 提名
- 罗伯特·奥特曼电影奖 获奖
-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最佳导演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影片 提名
- 最佳群戏 提名
- 最佳配乐 提名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剧情片最佳剪辑 提名 詹妮弗·拉梅
- 最佳电影制片人奖 提名
-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电影奖 最佳选角 提名
- 电影奖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电影类 最佳编剧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 提名
- 电影类 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 兰迪·纽曼
-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剧本 获奖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女主角 获奖 斯嘉丽·约翰逊
-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最佳男主角 获奖 亚当·德赖弗
- 最佳男主角 获奖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导演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影片 提名
- 最佳女主角 提名 斯嘉丽·约翰逊
- 最佳女配角 提名 劳拉·邓恩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原创配乐 提名 兰迪·纽曼
- 十佳影片 获奖
-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最佳男主角 获奖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剧本 获奖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男主角 提名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最佳剧本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外国独立电影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获奖 亚当·德赖弗
- 最佳原创剧本 获奖 诺亚·鲍姆巴赫
- 年度配乐 获奖 兰迪·纽曼
- 年度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年度佳片 获奖
- 最佳剧本 获奖 诺亚·鲍姆巴赫
- 最佳影片 获奖
- 最佳男演员 获奖 亚当·德赖弗
- 年度佳片 获奖
- 最佳女配角 获奖 劳拉·邓恩
- 观众选择奖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诺亚·鲍姆巴赫
豆瓣短评

217
他们俩不论吵架的时候还是找律师解决问题都说明他俩几乎互相不了解,而剪头发,系鞋带,点菜这些物理上的细节只能证明顶多算是亲情关系。一种现代人的习惯是似乎把爱恨挂在嘴边,但是实际上他们并不互相关心。整个故事都算不上一个故事。这个电影跟爱乐之城差不多,这些电影人讲的故事已经脱离大众了,连职业都懒得多余去想。

7183
临近片尾的一幕,已有新欢的Nicole听到Charlie要搬来洛杉矶定居时两人相视无言,她随即又略有哽咽,此幕应该是全片最细腻又最有力的一幕了。它分别讲述了两件痛苦的事:当一个人已经停止她一直的期待时她所追求的事却意外地达成了,以及当一个人终于学会为她人牺牲自己时他想为之奉献的人却已经离去。电影在一次次的谈话中慢慢揭露双方的精神世界,女方在婚姻中有多退让在离婚时就有多狠毒,男方在婚姻中有多自私在离婚时就有多不知所措。到了结尾,无论观众更倾向离婚的哪一方,都不会觉得另一方是在无理取闹甚至还能共情另一方。本片和《蓝色情人节》在爱情破灭这个题材达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完美(一个始于相互欣赏的关系,一个始于不对等的恋爱关系。我想这也是Nicole最终还能和Charlie做朋友的缘故吧)。

7917
爱在离婚诉讼时

2576
婚姻中没有对错,只是细碎的感知和错位期望让彼此疏离。艺术家和好丈夫很难统一成为一个人设,此片强烈建议所有喜欢艺术家的文艺女青年观看!

3041
看到最后眼眶湿润,一场漫长、繁琐、时而撕得很难看时而又充满温情的美国式离婚,关系的破裂虽然不太容易做到体面,但他们还给彼此和孩子留足一份爱。美国这套制度虽然很复杂有时还有些荒谬(比如派个观察员上门观察父亲跟孩子如何相处时的慌乱和尴尬),总体还是蛮人性化的,不能一起生活也依旧是最亲密的家人,不会拒绝承认已有的感情。演员方面,寡姐的表演已经很程式化了,走不出她早就炉火纯青的那套;而男主Adam才是宝藏演员,他太好了,戏全在他身上。很多火花四射的飙演技段落,很多金句台词,很多幽默瞬间,一部悲伤又颇有幽默感的片子,对现代夫妻关系提出新的思考:“圣母玛丽亚还是处女就生出耶稣,人们要求女人完美无暇,可耶稣他爸呢?根本就不露面,连fuck都没有!”

1996
它讲的是爱情,它讲的是婚姻,它讲的就是生活本身!
这电影对于生活的呈现实在太真实、太细腻、也太残酷了。虽然已经尽力温和及略抒情的方式来处理这段关系,但还是看得人触目惊心。
两律师激辩那场戏以及之后一场长时间的争吵,都看得人难过到心痛。从我们应该考虑分开,逐渐演变成我恨你、必须马上离开你。真是眼睁睁看着大家从相爱到仇视,甚至彼此恶毒起来,越发的狰狞。我们怎么变成了这样?
亚当·德赖弗与斯嘉丽·约翰逊演得都太好了,各种小的情感细节:温柔的、善良的、愤怒的、尴尬的……每个细节的转换与呈现都特别棒,感觉也融入了很多自身的体验与投射。片子有非常多用心的小细节可以仔细品味,都很有用意。
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这是一面镜子,照向每一个人。

1338
能共苦 却不能同甘。婚姻走到这样,施暴者同时也是受害人 。墙上的破损尚能修复,关系的裂缝应当如何修补。不是不爱了,而是婚姻一词对爱情太过沉重了。

1095
What I love about this film is 它是那么的温暖又那么令人心碎。它是坐在粉色毛绒抱枕上的Scarlett Johansson,笑着哭着讲述着属于她部分的婚姻,讲述着她的爱与挣扎。它是在转身离开房间的Adam Driver,一道门,将他温柔的眼神关在房间之外。它是从无话不说的欢乐时光,到凝望菜单时房间里漫长的沉默。它是彼此望向对方温柔的眼神,也是房间里相隔最远两个座位上躲闪的目光。它是所有最深情爱意所有点点滴滴所有曾经拥有的回忆都变成彼此憎恶对簿公堂的理由。它是脆弱与崩溃之后抚摸在彼此发丝之间的手。它是镜头懒散晃动,它是生活片段的蒙太奇,它是台词在欢笑与尴尬之后令人哽咽难言的留白。它是彼此最细微情绪的表演。它是风浪后留给彼此最后的温柔。如果生活是一面白墙,那么婚姻就是墙上拳头砸出的那个洞口。

3046
看的胸口闷,以为自己心脏有什么问题。就是想大口的、彻底的喘气。期间还把窗户打开了,蒸了两锅菠菜馒头。太压抑了。大家都恋爱吧,不要结婚。一生的承诺太久了,所有参与者都疲惫不堪。

2789
和《消失的爱人》、《革命之路》、《游客》、《45周年》、《完美陌生人》并列,堪称看完更坚定不结婚的电影。说到底,婚姻能够维持下去的根本主要还是是对理想生活的放弃和对现实生活的接受。

628
比起得到(或造就)令人欣赏的爱侣,我们永远更喜欢成为值得欣赏的自己。就像你和你的恋人合影,照片拍完后你总是先看自己拍得美不美,而不是先去关心对方被拍成什么卵样,一个道理。这道理如此简单,偏偏爱情故事都不这么讲,以至于有时候讲出来真实得令人怀疑。人们习惯用爱和不爱去阐释所有结合与分离,但真实的核心是,比起自我实现(如果有可能的话),爱便没有那么重要。

543
4.5 其实是“离婚故事”。绝对不是那种很容易感同身受的故事,就算是离婚夫妻也很难经历这种山崩地裂的行同陌路,太残忍了。鲍姆巴赫这个人本人来说,确实总是那么自我沉溺、还处处带着文青的酸溜溜的讽刺,他期待亲密关系,却内心深处对其表示怀疑,甚至还会对女性产生恶意揣测,这些小细节都体现在他的很多电影里。但是!我真的不可自拔地喜欢他这种毫无保留的,甚至有些残忍的扒开伤口拿来笑的精神,作为一个艺术家,性格上的缺憾有时候就像宝石里的杂质一样,没有或许更好,但这样才成就了他。两个主演都太好了,根本忍不住会跟着他们狂流眼泪?

504
我的父母现在也很容易吵架,他们十几岁就结婚了,应该是初恋就结婚了;我一直觉得,婚姻不适合有独立三观的人,因为独立的三观很难妥协;婚姻是一个妥协和迁就的过程,对有独立意识的人说来说太难了。我还是不想结婚,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世界才能接受这一点。

1102
触目惊心,十分钟的吵架像刀割般的疼,说着伤害彼此的话,却刺痛自己的内心。婚姻二字,在宣誓的时候有多神圣和美好,在别离的时候就有多虚伪和自私,结婚把彼此黏连得越紧,离婚就把对方撕扯得越深。两个人不能在一起,不是因为不爱了,而是因为因爱生恨。围城之中,谁又能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去搜找曾经拥有,如今却气若游丝的爱呢?

976
#2019威尼斯第三场#此片过于真实,请谨慎观影。很简单的生活场景,交代东西仿佛每个人都有所经历。关系中的彼此看不见、付出与妥协、丧偶式育儿、吵到开始互骂对方祖宗八代、砸墙摔东西,但真到离别之时,又有一丝怀念,觉得没有好好告别…大概相爱相杀,这就是爱情吧。为司机的演技打call

359
好看极了!每一帧画幅、每一场调度、每一茬台词、每一段配乐都洋溢着奥斯卡赢家的范儿,锁定最佳剧本和最佳女配,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最佳配乐没跑。好几场戏都极其精彩,特别是双方带律师第一次碰头(不是第一次庭审)的那场言语角力,编导对观众思绪的控场节奏精确到了毫秒级,爽呆了。
其实最后的结局(查理到洛杉矶工作+妮可获最佳导演提名)原本在不离婚的情况下,查理搬来洛杉矶工作就可以实现,但若非走到离婚这一步查理不可能做出让步,这是悖论,更是隐喻,凭什么女方的让步天经地义而男方的让步万不得已?离完婚的妮可神采奕奕,有家和没家的查理前后却判若两人,比起女方,更需要家的其实是男方。在自我实现、从此世界上多出一个天才导演与自我隐忍、从此世界上不减一个美满家庭之间,妮可选择了前者,我认同这样的选择。

712
特写的撕逼确实很有效,但是对婚姻的解析就如影片唯一的那场法庭对峙一样,矛盾而流于表面,反倒是对LA vs NY的展现很到位。不用比伯格曼,跟「蓝色情人节」都差着一截

636
3.5;比起老伯劝退婚姻的最高作《婚姻生活》(致敬《芬妮与亚历山大》一幕,必须感叹一下),残酷性仍逊不少,密集台词打造的撕扯戏剧性,过于着力于表演而削弱整体深度。律师那番关于缺席的上帝父亲倒是痛快,镌有当今时代的特征。婚姻的假面就是如此容易卸掉,爱和恨的浓烈度相当,更容易捆绑,对对方寄予的希望一旦变成失望,恨意便如野草滋长;两人如困兽般互吐毒箭,每扎上一个洞就是我在你生活中留下的证明,用恨反证爱,用破碎的愤怒宣泄不甘的选择。若双方都有极强的个性或较高的自我追求,婚姻真的是一个累赘。

793
离婚把一个男人自我营造出来的幸福世界给撕开了,昔日所有的事情都得围绕他来转,至于妻子、孩子怎么想,他想当然地觉得也是按照自己的来。所以在离婚的撕扯中,他感觉自己倒霉透顶,所有人都在针对他羞辱他毁灭他,而他只能笨拙地应对,结果也很失败。夫妻之间那些微妙的相处细节,一旦拿出变成攻击对方的利器,便会分外伤人。两位演员把这种爱恨交错的复杂情绪演绎得好好。另外它也让我想起了《革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