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中世纪的英国,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无名村庄里发生了一场火灾,大火烧毁了马厩,三个流浪者被当作替罪羊。外来着的闯入使村民们感受到一种威胁,似乎长久以来的生活方式即将被某些东西瓦解。
本片改编自Jim Crace的同名小说,采用16毫米胶片拍摄,画面极富美感。戛纳影帝、“狗神”卡莱伯·兰德里·琼斯贡献了一如既往的精彩演出。希腊导演阿赛娜·拉海尔·灿加里一改前作风格,以虚无主义呈现宿命悲剧。
获奖情况
-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 阿赛娜·拉海尔·灿加里
豆瓣短评

12
“羊吃人”圈地运动背景下的苏格兰魔幻现实主义乡村故事,在Sean Price Williams绝美的16毫米胶片摄影下,以制图和命名为切入探讨土地与权力结构,见证封建自由的消逝。Caleb Landry Jones再次证明他是同辈人中的最具实力的演员

2
如果说“地图压平了我们”是本片的点睛之句,那么观影过程则刚好把这一过程又颠倒回来:观众最初看到的,似乎无非是又一例(伪)民俗奇观,但紧接着便发现图景渐趋复杂、画卷远为宽广,并最终辨认出历史的纵深。这一重获“厚度”的过程,当然还有那朴拙粗砺的胶片质感,使这个寓言般的故事具有了史诗般的气象。

5
#10666. 2024威尼斯主竞赛入围。画意摄影相当厉害,搁柏林足够发个艺术贡献奖的程度了。有原著(2013布克奖提名)改编(读了一下梗概,改编还是相当忠实原著的),讲得其实是初中政治/历史课本耳熟能详的“羊吃人”问题,通过视点人物带出阶级、性别及种族(应该是电影把残疾人改成了黑人且加了戏)议题。还是可以一看的,不过这部片可能也正标志希腊诡异浪潮结束吧,毕竟灿加里身为诡异浪潮导演居然拍了这么一部古装片(不过还是留了一点广角镜头)。

81Venezia/特别好…….

6
以社会发展、经济变迁下的圈地运动为背景,贵族对农民用地和资产的重新强占,一个平等团结共产的村庄被阶级雇佣劳资的集团的侵犯取代,收获既表农民生产的采收、又表贵族侵占的劫获。时代宿命感上与《让子弹飞》、《百年孤独》异曲同工,魔幻写实主义的气质被极力渲染,呈现了一个异文化、异语汇、异装、异习俗的微缩型社会,反映外来者融入的冲突与猎巫行动。遮面、交媾、尿溺、公囚、削发、割舌、绘图索骥、重新赐名、牧畜吃人、以头抢石,大量玩弄行为背后的隐喻。开头的时众人、篝火、舞蹈与结尾的空城、焚烧、撤离、形成对比,很欣赏如此设计。叙事稍显隐晦且羸弱,可以解读为迎合故事表达的迷乱和失序感,摄影上大量使用广角和远景,美学风格恰如欧洲田园印象的诗意风情画,宽广、自由又原始、荒芜,16mm胶片质感很适合本片所设环境和场景。

5
HKIFF49 No.11 @ PE| Splendid! 本届又一部我很喜欢的(又是女导演我太高兴了)。有场意识形态还挺radical的torture/murder戏一看就是女人的想法(笑)看Caleb+Harry俩主演就几乎可以预判本片缺乏精神正常之人(笑)催眠般的梦幻质感很《玻璃精灵》(人物集体疯癫而且也都用到了血红色motif)。没了解过原著,但给我感觉改编比起说清故事要旨,表达旧日世界幻梦逐渐瓦解崩溃才是第一位的——搭配胶片真是美轮美奂又怪异无比。

3
影像的完成度强于故事,或者说导演的重心并不在剧情上,她好像也是故意在把故事讲得非常暧昧,与其理解逻辑只能接受故事发展的结果。外来者被表面上接纳,而在每次村庄里出现问题时都会最早被攻击。Caleb饰演的Walter如同村庄的幽灵见证了喜悦的丰收以及土地被征用的命运。最后村庄里所有人都离开了,而外来者永远地留在了这里,女巫杀死了试图为土地上每一种生命命名的制图师,被乡绅折磨的女人们偷走了一匹白马离开,原本以为她们会回到村庄但最终她们消失在森林里。

6
全无导演前作的影子,倒是很自然地想到皮亚拉和戴普勒尚,坚定的自然主义。手持镜头捕捉局部的身体动态,穿插充满油画质感的中远景构图,声景分层,制造沉浸与间离的反差。开场火光中的狂舞足够有力,直至混沌的秩序被暴力重建,蓬勃的生命力不可逆地走向衰落与腐败。兼具控制力与感知力的影像,遗憾后半程转向事件的迅猛推进,气韵散尽,唯剩点题。

6
荧屏中人闹得欢,荧屏外人睡得香(是谁在一直吹画面有多美多印象派的,根本没那么美……这乡村景色东北农村都有的看)

2
私人视觉观感非常喜欢的电影。或许是因为偏向于印象派风格的摄影,以及部分燃烧的镜头想到了《天堂之日》。结构和情节比较松散,中间睡过去很多次…总体的观感是在讲一个乌合之众的故事,某些外来的旅行者像是人类学家,因为对异文化和传统朴实民风的好奇而想要去记载和宣传这种文明,却因为融合与扩张带来了冲突,并将更多的利益方卷入,从而将起初纯净的愿望化作劫难,并自然而然成为了乌合之众的替罪羊。因为脸盲和困有部分镜头和人物没有认清。印象最深的是吉卜赛女人用生理分泌物和蜂蜜窒息杀死了一个男人,某种来自自然原始主义的愤怒,来自野性对于人类行为的愤恨。在其中能看到些殖民主义的影子(起初人类学家的好奇和他者角度的思考就是起始的殖民主义)Walt的立场是模糊的,第三者视角叙述和结尾成为本地人的象征仪式让他的存在添了一层雾

3
从失火的谷仓,到刑台上的罪人,到毒死的爱马。这片法外之地,人们仍然被土地主操控。麦穗女神的染血的披风赶走了村民,绘图师的地图毁掉了村庄,为事物重新命名,改变不了世代罪恶的土地。

1
C / 剧作概念本身很不错,影像风格也极其有效且准确。但是执行过程中太贪多以至于有种努力想往“大师电影”硬拗的累赘感,在旁白和配乐的运用中尤为明显。

7

1
#HKIFF49#

【7】拍出了一种对辛勤耕耘的美德感。前年一部《杂种》,去年一部《收成》,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把绝大的镜头都对准了反农作的对立面,所以让电影具备了时代封建贵族的残余感和令人气愤。摄影技术层面实在是太强了,胶片准确地还原了贵族与平民,土地与矛盾的问题。鬼子进村并没有打打杀杀,但大家都背井离乡了,土地与村民即是这个道理。所有人最后不得不在石头磕头,祈求神明赐福,不要让我没有了土地。

3
一个时空位置不明的奇异乡村社区,似乎遵循着复杂的规则与盲目的等级制度。时光流逝。绝美的摄影聚焦于细节与夏日的缓慢衰颓。人们深感无趣,因角色恰似稻草般空洞——这自有其缘由。然而好奇心依旧挥之不去:难以界定《收成》的定位,这部电影的价值在于其叙事框架,以及用极简手法将其推向极致。通过拍摄一个重建于美国无名乡野的小型社区的日常生活与隐秘纠葛,这位希腊女导演刻意保持晦涩,不提供任何答案。连片中语言也兼具现代与古旧特质,令人迷失方向。我们终无从知晓这究竟是反乌托邦、充满神秘人类学气息的西部片,还是“单纯”的道德寓言。最终,村庄消失了。观众亦然。

1
两星半。开场不错的,可惜这种好没有维持太久。16mm的基础质感就是附赠的,这个自然主义摄影相比洛尔瓦彻的片子还是有差距,观影途中想念起阿尔芒多掌镜的《天堂之日》了…

1
I will defend my next spring

1
摄影绝美但真的好闷,看得我时差都回来了

1
#venezia81主竞赛 16mm胶片。真会选角,囊括了我最喜欢的两位英伦青年演员Harry Melling和Frank Dillane。Caleb颜值走在继续崩溃的路上,桑心。摄影很棒。矛盾持续升级后感觉故事不知道该怎么编了,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