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五日 September 5 (2024)

九月五日 September 5 (2024)

豆瓣 7.1
IMDB 7.1
烂番茄 92%
观众评分 91%
首映:2024-08-29 语言:英语..等 时长: 91分钟
报错 收藏 影评 下载

剧情简介

以美国广播公司(ABC)体育报道团队的视角展现1972年夏季奥运会期间发生的慕尼黑惨案。

获奖情况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莫里茨·拜恩德尔 / 蒂姆·菲尔巴姆 / 亚历克斯·大卫
  •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 提名
  • 最佳剪辑 提名 汉斯约格·白里奇
  • 最佳原创剧本 提名 莫里茨·拜恩德尔 / 蒂姆·菲尔巴姆 / 亚历克斯·大卫
  • 最佳剪辑 获奖 汉斯约格·白里奇

豆瓣短评

yyj 2024-10-10
67
惊悚个屁,我还睡着了,“第一次把恐怖主义袭击在全球直播”多大点事啊,一看只死了十几个人,看看俄乌和加沙,这些人是选择性失明吗?
Tilda Li 2024-12-31
31
新闻体裁大量回归,似乎也是对当下现实的一种隐忧。在全民记者的时代,电影人们想要唤起大众对专业新闻工作的兴趣和尊重。一部全程高能的作品。
jellyfish 2025-02-21
43
看的时候最疑惑的问题在于,ABC在德国转播奥林匹克,结果就一个会说德语的,真是哪里需要哪里搬,而且因为还是个年轻女孩,老白男一边调收音机频段一边很不经意让她给自己倒咖啡。然后调到了警察频段,一堆德语对话出现的时候,旁边的黑人小哥说,你刚赶走了唯一能听懂的人。然后真的非常紧张,我都能感受到那一天所有人心跳加速狂喜之后狂悲的感觉。再一看短评,有觉得在巴以冲突时刻拍这个电影别有用心的,有攀比死亡人数的。觉得中国教育和互联网环境真的很有问题,教不会尊重生命,但是暗示屁股歪和阴谋论的本领倒不小。
Unbeliever 2025-02-09
9
非常糟糕的节奏,太尿急了,没有一点呼吸。连带着演员的表演也被带偏了,尤其是Peter演得太过火了。最后所有人都变成了肥皂剧神经质演法。这个剧本也是一点灵魂也没有,没有角度,没有表达。实质上就是把一连串真实事件过分戏剧化、抽真空之后的压缩饼干。食之无味,弃之也不可惜。
SpyLiu 2025-02-26
工整精致,带有立场
Psychodeus 2024-09-08
21
1972年慕尼黑惨案,卫星直播技术作为一种陷入伦理之争的新媒体手段。还原史实但又在现世标注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私货还是有的。
Orbiu 2025-02-19
29
太拼命的美国媒体与太愚蠢的德国警方(德国黑帮片都那么无拘无束的原因找到了)Leonie一如《教师休息室》一般,表现出超强的情绪气场。短评区简直冷血到爆炸,竟然在攀比死亡人数……
舌在足矣 2025-01-20
21
完全以狭小的新闻直播室视角来书写慕尼黑奥运恐袭事件,作为一部相当紧凑的惊悚片来说毫无疑问是扣人心弦的,而从新闻职业精神延展出的对于更加广义的专业主义的讨论(惨案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年德国警察缺乏专业素质)在如今这个立场先行的时代更加珍贵
猪头妖怪 2025-02-17
11
紧张、紧凑。然而,这个故事的格局实在太小,而且因为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所以既失去了悬念也没有太多可发挥的空间。这些都是这个题材先天且无法逾越的限制。可叫人感概的是,那个年代虽然技术落后,但新闻和新闻伦理都是受人重视的。而我们如今身处的这个科技和资讯爆炸的年代,借用菲利普·罗斯的话来说,似乎就是:“什么都行得通,但一切都不重要”了。
水水 2025-02-14
3
螺蛳壳里做道场,阔以~
基瑞尔 2025-02-05
12
虽然是真实事件、并且已经有许多形式的作品对事件进行覆盖;但仍然会有种在看“古早时期《新闻编辑室》特别加长篇”的新鲜感。短短九十分钟里,无论是借助全内景的设置,高频对话的推进,还是许多演员相当扎实的演绎;它都尽最大可能还原了那种千钧一发的气氛,以及重现在历史进程之下,传媒施展力量的“关键时刻”。即使在今天,处理这个话题依然有风险;但尽可能面面俱到,并专注于这场危机之下它最先想要关注的视角。虽没有刻板印象中主角总在咆哮或激烈对峙,去带出新闻公义;却也相当紧凑地快速切入事件的每个阶段,以及几乎每个人的心态变化。而节奏的张弛间,是让人难以忘怀的一部。
Cherry樱桃之远 2025-01-21
16
短短90分钟,从媒体人的视角还原了当年慕尼黑奥运会的恐怖袭击,节奏紧凑,扣人心弦,全部的场景就是那间狭小挤满人的新闻直播间,运镜流畅,后期的剪辑也凸显了悬疑感,拍得很好!很喜欢女翻译对着一群无头苍蝇似的人们吼shut up,演员是去年我很喜欢的电影《教师休息室》的女主Leonie Benesch,很棒!看的时候有很多那个年代的直播技术,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字幕和台标是手动在黑板前排好,用摄影机拍了加上去的,比如杂志上的图片太小,只能重新拍照放大,比如当场改装无线电听警察的频道,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在前线拍了没几分钟的两大卷胶片带回来回看剪辑然后播出。
1984频道 2025-01-15
15
这是有关新闻业的一部重要电影,新闻直播间百分百年代还原大大加强了真实感,空间不大非常考验摄影和剪辑,而本片做到了近乎完美。这个事件本身已经被观众所了解,如何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呈现出扣人心弦的观感,是非常考验导演能力的。本片对新闻道德有所反思,新闻编辑室就是充满了最后一刻的决定(有时是错误的),摩擦甚至争斗,然而随着事件的推进,团队人员明白,他们的工作是世界上大部分人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唯一途径。因此,他们承担的责任超越了职业自我、认知和政治观点。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电视直播恐怖劫持行动,全球那么多人屏息凝神地关注,而到了这个时代每天都在发生各种事件,但已然无人问津,人类本应同步的心跳节奏已经丧失,剩下的就是仇恨和争端了。约翰马加罗饰演的原型人物还活着,教了他很多,也讲给他很多,他的表演最出彩。
обломов 2025-02-24
1
中东绿色教派死一半保十年平安,死绝了世界安宁
画瞳 2025-02-14
10
72年慕尼黑奥运会恐袭事件,视角聚焦第一次全球直播恐袭现场的新闻转播室。看着五十年前设备简陋的新闻转播室为了抓住近在咫尺的现场,脑力全开,各种人工手段齐上阵突然很感慨啊,当时人脑是真好使啊,虽然这些五花八门的手段现在看看用现代化通讯电子设备几秒钟就能实现,但真的搞废了好多人的脑子。那既然工具厉害了,内容有进步吗,毛都没有,当脑子都用在内容上的时候,反而遍地垃圾,要从满山满谷的垃圾新闻里找出一点点有用的信息真的累死,我突然怀念起这50年前的新闻了。AI来临,看着吧,在普通人体会到好处前,更多的垃圾将堵在我们面前。
宫唯明 2025-02-14
很标准的奥提模板,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工工整整。不算难看,但熟知这一路数就会感到疲乏
🌈raymexic 2025-02-03
6
用另一种视角去打开一出恐怖的惨剧,被亿万观众共同观摩着的看似冷静的电视画面后面竟是无数人想方设法去攫取第一首情报的混乱不堪,从直播主持人口中说出每句或无比真实或带着揣测的话语原来都是跨越语言隔阂的各路消息在媒体人越积越多的汗液中做出的决定,所有希望被点燃或是绝望蔓延开的瞬间也是这间小小直播厅里所有奋力奔走的人们七上八下和跌宕起伏的内心最真实的照应。历史永远无法改变,但以这样的方式,我们终于能和看似深不可测的过去打上一个照面,然后再学会更好的面对今天和未来,告诉自己:有些事情,真的别再发生。
@大月半子 2025-02-11
17
什么样的玩意儿会在加沙被炸成渣渣,将近5万巴勒斯坦百姓遇难的情况下,居然去编排当年的这点B事?更不用说当年这点B事也还是因为鱿鱼的错在先!
朝阳区妻夫木聪 2025-02-08
4
虽然也不难看吧,但还是觉得在今年颁奖季整体阵容里属于是凑数的那一梯队。当然了,今年颁奖季片子整体大部分都像是来凑数的。
孔府小鱼 2025-02-24
还是感觉太平,节奏和人物都没有突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