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在中国刑法修订颁布的特定背景下,一位寻求真理和正义的法官挽救了一名死囚的生命,由此却使得一位等待死囚肾脏以进行移植手术的病人希望破灭的故事。
获奖情况
- 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 获奖 刘杰 / 高山
- 金马奖 最佳导演 提名 刘杰
- 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 提名
- 金马奖 最佳男主角 提名 倪大红
- 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影片 提名 刘杰
豆瓣短评

124
这电影放今天应该难过审。

52
刘杰直指社会弊端,这个社会“肾”坏了,需要靠“透析”来维持。这个“透析”就是老田这样的“一根筋”,但是治标不治本,不换“肾脏”迟早要完。权贵操纵着法律的灰色空间,为了一个肾脏甚至不惜草菅人命,这里虽然给了压抑的年代一个光明的尾巴,但是真的会想到那些更暗无天日的时刻,比如zzx的肾哪去了?

57
非常好,不愧是刘杰个人最满意的作品。在个人权力以“人情”名义被放大的法治环境之中,法与情的矛盾更有张力也更令人无奈。法官、城管、警察共处一室私利纠葛的一场戏堪称神来之笔。这部之后刘杰本来想拍公检法三部曲,但“审查太累了,我不想再惹他们”,《碧罗雪山》之后转拍《青春派》。

50
主旋律中求生存,刘杰三部作品涉及的同一主题:法。在一个缺乏“法”的国度讲法,怎么看都有讽刺的意味。人物基本全部面瘫,鲜有表情变化。几次爆发很好看,监狱里的戏很拖沓!

8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人情似网,官场如渊。
泡着茶水,判人死刑。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有钱续命,窃钩者诛。
危及狗命,兔死狐悲。
刑场叫停,一出好戏。
透析中国,再生一个

3
嗯

201
透析,一语双关,既是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对世情的”透“和对法律的”析“。绝对是中国特色的故事,换肾与死刑的奇妙纠结,残酷与荒诞的离奇纠缠,冰冷写实之下,是审视与反思。看到这部影片,是2013年我的观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35
浓浓的基斯洛夫斯基调调。应该是部高清,能看出噪点……表演普遍过火,另外摄影很讲究,但是几个运动镜头着实跟影片极静的风格不搭。想想基斯洛夫斯基的《No End》吧,这部戏对中国法庭、监狱的呈现和对“新刑法”卡点的讨论无疑是十分勇猛且重要的。

30
【先锋光芒·纪忆】在医学中,透析被用来代替因肾衰竭而丧失功能的肾,俗称“洗肾”。片名与片子构成互文关系,法官的人生困境,囚犯的内心罪责,富豪的肉体病灶,统统需要“透析”。留白恰到好处,针对“新旧刑法”做出了制度询问,难怪刘杰说这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

15
好了,现在真全体透了

42
表演節奏上有點問題,但仍舊是部非常好的作品!《透析》絕對無愧於時代!在普遍利用“人道”“人性”做幌子的電影時代,劉傑具備著某一種純粹與真摯!看戲如看人,全片全無音樂,結尾處我卻感到比哭泣還要莊嚴的力量!

1
到底什么需要透析呢?

8
没有侯孝贤的影响,我是不相信的:固定镜头、自然光、隐藏叙事、画外空间。

7
居然全片逆光拍摄!奇特!梅婷这么好的外形和演技总是挑苦情戏,看着心疼。

3
一种平实的塑造力

2
基层的问题直白剖析

7
一个市级法官的生活状况跟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啊

6
油管

精细绵密

10
用法官女儿车祸而死、城管教条性地执行法规夺狗这样隐藏的叙事,令人物精神动机的改变很自然。在一个法律条文粗糙、有时显得不人道的中国,于法制外考虑人情、对生命尊重的确是必然的。刘杰的这部主旋律依旧很不主旋律,首先,对死刑量刑甚至器官捐献链条议题的对焦是是十分勇猛的。其次,它表面上揭示法制进步,但实际上展现了法治在所有层面被架空的现实,如法官、城管、警察共处一室为私利纠葛的戏,又如在院长为代表的体制和掌权者眼中,法律意义的落脚点其实是“面子”和“权威感“,而并非面对生命而做出的严肃裁决。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情与法之辩,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宣言的谎言色彩之体现。而最后,富豪的角色触及了捐肾背后,特殊时刻下不同阶级之间残酷的高下,和商贾如何在顺遂权力的同时,影响甚至操纵着权力和制度,看来令人不寒而栗。 @2020